合成氨行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深入挖掘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逐渐走进视野,极大减少了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提高了合成氨产量及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
近日,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联合通标中恒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侯雨琦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主任包瑾出席会议。四川大学、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山西)贵金属有限公司、清云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郑州轻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合肥氢聚科技有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通标中恒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会上,侯雨琦就团体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围绕《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构建了标准统一的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体系,有助于提高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专家组表示,加快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将有力推动高效制氢工艺应用,从源头提升重点制氢项目技术和运营水平。
会议最后,包瑾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是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为了满足我国对高品质氨和清洁能源的需求,通过一体化集成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手段,实现多种能源形态的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通过建立完整的《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将有助于提高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进步,为行业标准化能力提升提供标准依据和技术支撑。
采用多稳态柔性合成氨工艺技术制取绿氨,不仅打破了可再生能源与化工融合的瓶颈,还显著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与推进,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从长远来看,也预示着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发展的势头将十分强劲,氢能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