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甲醇作为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承载着中国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责任。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化石燃料消耗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符合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有助于降低全球石油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为实现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近日,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联合通标中恒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导则》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邢辉主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集杰、工程师姜亚鹏,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副组长侯雨琦出席会议。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海油(山西)贵金属有限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有限公司、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新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如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阳氢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圣元(厦门)氢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通标中恒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标准工作组杨锞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团体标准的相关政策及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集杰、工程师姜亚鹏对《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导则》团体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在标准讨论环节,邢辉就标准内容进行专题汇报。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一致通过标准名称修订方案,同意将原标准名称《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要求》修改为《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导则》,并围绕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技术、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规范风光+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旨在为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开发及应用提供标准参考。
会议最后,侯雨琦副组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利用再生能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还可利用甲醇作为清洁能源进行供能,壮大我国清洁能源产业,提升我国能源多元化保障能力,对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逐渐降低,氢能的多元应用场景日渐成熟,市场对绿氢和绿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可以说是未来低碳经济的主流方向,对推动全国煤化工等行业碳减排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同时也是氢能发展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加强对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助力企业实现产业链的终端配置和低碳清洁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