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卓同志在2022年全国学会
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2月17日)

虎年新春伊始,我们召开全国学会秘书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国科协十届三次全委会工作要求,总结2021年学会学术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推动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刚才,6位学会秘书长作了典型发言,向全国学会期刊出版工作优秀单位代表颁发了奖牌,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陈小勇同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翁非同志分别就学会吸收外籍科技人才和设立科技奖励作了政策解读,听了很受启发。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全国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传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聚焦团结引领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学会治理改革,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聚焦“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展示学会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中国药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9个百年学会联合开展“与党同心 百年同行”全国学会访谈录活动,编撰《百年学会话百年》图书。70余个学会党委深入瑞金、井冈山等78个革命老区,开展科技帮扶、科普宣传、义诊捐赠等活动。中国康复医学会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百项康复服务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志愿服务队深入新疆、西藏等地为群众办实事。学会党组织加速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中国石油学会党委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政治职责。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制定党委职责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林学会等10余个全国学会承担国家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国农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127个全国学会持续托举培养青年人才2119名,在立根铸魂、强化思想引领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二是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学术引领水平持续提升。学会期刊发展再创佳绩,《药学学报》《动物营养》等6种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5%,《煤炭学报》《金属学报》等5种期刊获得国家出版政府奖。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等成功入围5种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中华医学会等大力推进临床案例库建设应用,支撑医生评价改革。中国数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12个全国学会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覆盖国内外期刊1500余种,探索中外期刊同质等效评价。学术交流蓬勃开展,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会议矩阵。123个全国学会举办的707个学术会议入选《重要学术会议指南》。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等系列主场国际会议,为中国科技工作者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了高质量平台。中国煤炭学会聚焦学科前沿举办“碳达峰、碳中和”高层次论坛等会议20余个。科技前瞻研判体系持续完善,88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参与重大问题难题征集发布活动,在电子信息、农业装备等18个重点领域形成技术路线图,在生物医学等14个战略前沿领域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把握创新态势,引导前沿攻关。

三是围绕中心大局,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不断增强。“科创中国”品牌为引领,针对65个试点城市区域产业需求牵头组建130支科技服务团,实现中央到市县四级联动,开辟了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下沉产业创新一线新通道。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的山西吕梁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团,吸纳100余位专家入团,形成集产品筛选、培育、加工、推广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学会团体标准在响应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创新方面彰显突出优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80余个全国学会累计发布团体标准2000余项,中国标准化协会3项标准入选工信部“2021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科技评估评价工作持续拓展,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5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评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18个全国学会参与559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公路学会等积极推进工程能力评价。专业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扎实推进,参与科技进步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重要立法咨询,形成《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交通运输区块链白皮书》等智库报告,深度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关于保障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保护创新能力的建议”等5篇专报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学会科普社会化加快发展,中国心理学会团结1291名心理科学传播讲师和638个单位建立“全国心理服务基层协作网”,中华中医药学会试点建设中国中医药科普知识标准库。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累计资助建立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服务农村青少年等1079万人次以上。持续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中华护理学会等与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医学组织建立抗疫互助联系,分享中国经验,助力全球抗疫。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成效显著。完善一流学会建设标准,明确提升学会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方向。首次面向全国学会开展综合评估,“精准画像”描绘学会优势特色和创新路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87个全国学会制定“一会一案”发展举措。抓住换届关键节点完善学会治理,理顺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等各方面,形成职责明晰、位阶有序、运行规范的治理结构。吸纳外籍及港澳台科学家任职工作取得突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外籍会员数量达到1700人,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推选香港科学家担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等一批学会加快“智慧学会”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新加入中国科协大家庭。国际科技组织建设与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推动筹备发起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等5个国际科技组织,中国化学会与英国、美国等多国化学会开展交流合作及会员互认。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国学会被有关部委誉为社会组织的旗舰和主力军,中国力学学会等14个全国学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被民政部评估为5A级学术类社团,累计已有17个全国学会进入5A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理事长、秘书长等学会同仁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科协,向大力支持全国学会工作的科技部、民政部等部门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工作者表示诚挚敬意!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环境更趋不稳定不确定。围绕科技人才的全球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技社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学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党中央对科技群团高度重视,全国学会在新征程中肩负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要求中国科协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航空学会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致贺信,要求为促进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科学家精神进入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8条宝贵经验之一。2021年中央领导对中国科协提交的有关学会学术的报告作了14次重要批示。这些都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事业和科协工作高度重视,对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关心关怀,对群团组织强化政治引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寄予厚望。中央领导明确指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是群团的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不断完善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往往引发科研范式深刻变革,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科技治理体系。历史上唯有这一次,我国真正意义上完整参与,并可望在部分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塑造领先优势。纵观世界科技中心的形成和转移,无不以影响力强、活跃度高的科技社团集群为重要标志。科技社团通过策源科技创新、凝聚高端人才、培育学科发展、深化产学融合等方式,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治理的重要推动者。繁荣科技社团,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把握科技发展战略主动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快速延伸,为我们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社团、创立新的国际规则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战略窗口期,准确把握科技变革的趋势和规律,优化学会布局的意义尤为凸显。学会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抢抓机遇,广聚人才,在重构科技治理规则中掌握主动权,为加快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加速演进,为学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社会问题的专业性、多变性、关联性日益增强,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迫切需要科技社团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参与、保障社会稳定、提升治理效能。同时,科技发展也在深刻改变社会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着社会治理的内涵和方式。科技支撑社会治理、服务中国之治,科技社团应挺在前面、走在前列。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前瞻谋划学会工作,建立完善科技类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学会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对学会发展寄予新期待。根据最新版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总量已达1亿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呈现国际化、年轻化、高学历化、来源多样化和流动速度加快等态势。在全球智力循环中,尽管人才流动受阻,但我国正在从“人才流失”国向“人才回流”“人才环流”接纳国转变。随着社会环境变化,我国科技工作者就业和流动趋势日益多样化,结构和分布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在学术交流、文化消费、建功立业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破四唯”、惩戒学术不端的期待不断提升,志愿参加科技服务、积极反映意见建议、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诉求也日益增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全面做好联系服务,以最优创新环境吸引、汇聚、培育一流人才,是全国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2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全国学会要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紧扣“四个面向”,围绕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国际影响力,建品牌、强组织、育人才、促开放,不断提升“四服务”效能,加快构建联系广泛、布局科学、服务精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这里,我就做好2022年学会学术工作提五点建议: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展现新作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社团最本质的特征。要牢牢把握学会学术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定位,寓政治引领于学术引领。当前学会党建存在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对科技工作者需求了解不精准、办实事解难事手段单一等问题,部分学会党组织还流于形式。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学会特点的新模式新方法,健全学会党委、办事机构党组织、分支机构党小组三层组织体系和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学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善学会党委前置审议程序,严格学会负责人政治把关。学会理事长、秘书长要带头面向基层一线,坚持不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宣传引向深入。要把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设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教育宣传基地,讲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鲜活故事,宣传一线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润物无声加强思想引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二是优化学会布局,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上展现新作为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急需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多达47个,均没有设立对应的科技社团,国标学科类别中285个二级学科没有全国学会覆盖,广泛凝聚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学会学术布局亟待优化,学会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数量仍然较少。要敢涉改革深水区,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尽快打通支持科技社团优先发展的政策通道,做好优化学会布局顶层设计。学会要聚焦战略必争领域设置、培育分支机构,推动实力强、运行规范的分支机构发起新学会。要健全学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谋划学会发展策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特别是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5A级称号的学会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期刊是强化学会学术引领能力的重要载体,党中央高度重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全国学会主办的期刊中,出版单位由其他单位实际支撑的超过50%,87个全国学会没有设立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分支机构,学会期刊建设两张皮问题严重,亟待下力气解决。要调动更多学会资源持续推进期刊建设,把学会期刊管实、管好,打造国际化、集约化、市场化出版新格局,增强主办期刊的全球知识服务与传播能力。强化科技共同体自律,引导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

三是锻造服务品牌,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充分依托“科创中国”平台,扩大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深度和广度,完善科技服务团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畅通成果人才支撑一线创新的资源通道,以科创服务“双创”。充分发挥学会在科技鉴定和人才评价中的作用,主动推进团体标准研制和推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评审、重点研发项目指南编报,建好临床案例库等应用性成果评价基础,做好院士举荐、提名等工作,助力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品牌、平台、队伍、专项、奖励、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学会科普服务体系,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积极拓展学术成果的凝练提升和传播应用,完善集思汇智机制,组建高水平智库团队,建设专业化科技创新智库,聚焦“卡脖子”等重大问题和社会需求建言献策,提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四是深化学会治理改革,在健全工作体系上展现新作为会员是学会发展的智力之源、动力之源。学会要主动适应人才发展新形势,聚焦团结引领主责主业,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的联系服务,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丰富科技人才学术成长系列服务产品,打造品牌科技奖项,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前,学会还存在理事会不理事、监事会不监事、办事机构“小圈子”运作等问题,少数学会内部治理混乱,长期不换届、不开展业务活动。2022年将有73个全国学会换届,其中有25个按章程在2021年甚至之前早已届满,却一直没有完成换届,这里面有疫情的因素,也有内部治理的问题。学会要持续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提升依法依章治理水平,特别要针对学会管理和运行的重点问题,发挥广大会员的参与、监督作用,健全理事会民主议事规则、监事会监督检查办法,建立简明科学、简便易行的制度体系。由于历史原因,211个全国学会中,85%以上的学会都有支撑单位,支撑单位对学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管理界限不清、沟通不畅等难题。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社会组织管理,是专门学问,学会要培育高素质、专职化学会运营团队,提升学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数字化服务管理进程,走实网上群众路线。要加强与兄弟学会、地方科协和学会的交流合作,在组织创新、学术引领、会员发展、产学融合等方面互学互鉴、有效联动。

五是拓展开放协同,在增进信任合作上展现新作为。积极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加快建设高水平国际科技组织,在前沿交叉领域超前布局,提升科技话语权,是着眼长远打破美西方封锁遏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学会向国际组织推荐负责人的数量还不多,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不足10个,层次高、范围广、影响力大的国际活动品牌集群尚未形成,开放合作能力亟待加强。学会要树立世界眼光、坚持胸怀天下,加速布局对外联系服务机构和境外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外籍和港澳台会员,吸纳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和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到学会任职。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渠道,继续办好主场国际会议,争取国际组织高层次、系列性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来华举办。要加强与创新型国家重要科技社团的务实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稳定持续向国际科技组织推送人才,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规则制定、标准研制和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各位秘书长,同志们!

学会秘书长是学会的首席执行官,发挥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功能,既要参与谋划学会发展,还要抓好执行落实,更要统筹好学会规范运营。这里也对各位秘书长提几点希望。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以高度自觉抓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依章办会相统一是学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希望各位秘书长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自觉、主动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抢抓大好机遇,狠抓任务落实,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

二是结合学会实际,以创新思维抓落实。抓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希望各位秘书长心怀国之大者,立足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学会工作实际谋划和推动重点工作,勤于广泛协调汇聚各方资源,敢于向分支机构管理难、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难等问题叫板,勇于打破思维惯性、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办实事、求实效,推动学会创新发展。

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过硬本领抓落实。学会秘书长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项事业,既需要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熟悉专业学科、精通学会运营,更需要热爱学会事业,乐于为科技工作者、为学会发展做奉献,是高素质、专业化、具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希望各位秘书长面向现代科技社团要求,持续深入地学习,与时俱进地提高,不断提高谋划设计能力、协调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争做学会管理专家,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落实好各项工作。

四是坚持规范发展,以严谨作风抓落实绩效看亮点,成败看底线。运行是否规范是学会工作成败的关键。希望各位秘书长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推进学会办事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坚持依法办会、按章办会、规范办会,践行严实深细的工作作风,给学会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作示范、当表率,共同维护学会的良好形象。

各位秘书长、同志们!

中国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是学会之家,支持学会发展是中国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坚持学会主体地位,强化创新发展导向,推动深化治理改革,提供政策、项目等支持,完善制度保障,优化学会发展环境,协调各方为学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征程凝聚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新境界,以昂扬精神状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科协办公厅

                                                 时间:2022年2月23日

 

 

 

 

 

 

 

 

 

 

 

 

 

 

 

 

 

 

 

 

 

 

 

 

 

 

 

 

 

 

 

 

 

 

 

 

 

张玉卓同志在2022年全国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2月17日)

创建时间:2022-02-23
< 返回